基于录播姬和 biliupforjava
实现的Windows&Linux平台全自动录播&投稿解决方案
下载地址:录播姬(github releases) | biliupforjava
使用方式
Docker
本地化
Docker
- 不推荐不懂Docker的用户使用这个方案,如有需要可查看官方文档(录播姬 | biliupforjava)
本地化
Linux
配置录播姬
1 | # 下载录播姬到你喜欢的目录(例如/opt 最好不是root home etc之类的不太好给权限的目录) 这里以opt为例 |
直接运行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17
18
19
20
21
22
23
24
25
26
27
28
29
30
31
32
33
34
35
36
37
38
39
40
41
42
43
44
45
46
47
48
49
50
51# 直接运行需要screen在后台运行 否则退出终端或者终端掉线都会导致程序退出
# 进入screen
screen -R name # name:screen名称,可自定义,这里以brec为例
# 退出screen而不停止程序
快捷键 ctrl a+d
# 查看screen列表
screen -ls
# 重进screen
screen -r brec
./brec run "工作目录" # 这里是相对路径,好像录播姬不能在运行目录外创建工作目录
# http api
# 侦听本机地址,只有本地可以访问
./brec run --bind "http://localhost:2356" "工作目录"
# 或者所有设备都可访问
./brec run --bind "http://*:2356" "工作目录"
# 带密码的http api(推荐 更安全)
./brec run --bind "http://*:2356" --http-basic-user "用户名" --http-basic-pass "密码" "工作目录"
# 也可以使用环境变量设置用户名和密码。命令行参数传入的优先级更高
export BREC_HTTP_BASIC_USER="用户名"
export BREC_HTTP_BASIC_PASS="密码"
./brec run --bind "http://*:2356" "工作目录"
# 启用 HTTP 服务之后,默认在 /file 路径下会提供整个录播工作目录的内容。可以通过 --enable-file-browser false 来禁用
./brec run --bind "http://*:2356" --enable-file-browser false "工作目录"
# https
# 注意 --bind 参数传入的协议是 https 而不是 http
# 使用录播姬自己生成的自签名证书
./brec run --bind "https://*:2356" "工作目录"
# 使用 pem 格式的证书,和 Nginx Caddy 等软件的证书格式一致
./brec run --bind "https://*:2356" --cert-pem-path "证书文件路径" --cert-key-path "私钥文件路径" "工作目录"
# 使用带密码的私钥
./brec run --bind "https://*:2356" --cert-pem-path "证书文件路径" --cert-key-path "私钥文件路径" --cert-password "私钥密码" "工作目录"
# 使用 pfx 格式的证书
./brec run --bind "https://*:2356" --cert-pfx-path "证书文件路径" "工作目录"
# 使用带密码的证书
./brec run --bind "https://*:2356" --cert-pfx-path "证书文件路径" --cert-password "私钥密码" "工作目录"通过pm2持久化运行
1 | # 安装nodejs |
配置biliupforjava
1 | # 下载biliupforjava到你喜欢的目录,这里以/opt为例 |
Windows
Windows不需要用命令行版的录播姬,java17安装会自动配置环境变量,如果没有请自行百度如何配置java环境变量
录播姬本身自带开机自启,您可以尝试使用pm2在Windows中持久化运行biliupforjava,使用方法和Linux类似
您可以在nodejs官网下载nodejs和npm环境,因为并不推荐在本地做自动化,所以这里并不会详细说明如何配置
biliupforjava如何使用
每次访问页面都会是空白只有左上角三个按钮,随便点一个就能正常加载
-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图,更详细的使用方法在插件中已经写得很详细了,这里不再多说